2018年10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炜应邀为我校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德语系师生作了题为“性别视角下的德语文学”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宁波大学德语系系主任张芸教授主持。
因听众数量超出预期,原定于外语楼402会议室举行的“李逹三講堂”第四十讲移至210报告厅。厅内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罗炜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德语文学和中德文学文化关系。其著作有《德语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还有杰出的译著《浮士德博士》等。
报告伊始,罗炜教授由“女性主义三代论”谈起,简要介绍了性别理论不同时期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
随后,以德国新妇女运动的开端“抛掷西红柿事件”为切入点,罗炜教授介绍了德国女性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荷尔克·桑德尔、艾莉丝·施瓦策,深入分析了德国新妇女运动的发端与结果。
罗炜教授指出,德国妇女运动在德语文学研究中明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致力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二、批判性地诠释了一些古老的经典文本。三、关注女性作家,构建女性文学史。四、聚焦女性写作,构建独立的女性美学。
此外,罗炜教授简单介绍了近十年德语文学的新动向,例如文艺学的分析集中于发现文学文本的“性别流变”现象,并讨论了当代中国女权主义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德语女性文学“圣书”《蜕皮》的结局与书写形式、女性主义研究者的主体性及女性文学的美学价值等问题向主讲人提问,罗炜教授一一耐心解答。最后,罗炜教授与在场70余名师生合影留念。
如今,德语文学研究领域,从性别差异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已成常见的主流文本解读模式之一。德语先锋派文学家德布林演绎了最新的性别流变论。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界限正日益模糊,而人与人的关系正因这种界限的模糊而展现出无穷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