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东海,水达三江。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宁波具有世界级意义的文化遗产大多与水密切相关”。 在宁波,水是续接地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7月11日,在学院党委副书记胡佳、外文宣讲团党支部书记郝文婷的带领下,来自印度、津巴布韦、南非、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与宁波大学外文宣讲团成员共20余人组成的“感知浙东文化 共绘交流新篇”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姚江大闸和中国港口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度了解宁波治水文化和港口文化。
在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会长沈季民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中外大学生暑期实践团参观了姚江大闸闸室。作为姚江大闸的核心,闸室平时不对外开放,能够亲眼目睹大闸的结构,了解其作用和建设发展史,队员们都格外兴奋。
“姚江大闸于195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一座防洪排涝、阻咸蓄淡的重要水利工程,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之一”,沈会长自豪地介绍,“一部宁波发展史,就是一部宁波治水史。宁波虽依水而建,但仍是一座缺水的城市,我们缺的是淡水。姚江大闸的建成创造了奇迹,圆了姚江流域人民的千里治水梦。”
作为宁波市第一个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姚江大闸水情教育基地以传统展板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把声、光、电有机融合,让中外大学生实践团全方位了解宁波市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以及为水资源保护利用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团成员还体验了有趣的节水小游戏,感受着每一滴水的珍贵!
智慧治水、人工智能(AI)、大数据、卫星遥感……,通过实地参观与宣讲团成员的翻译讲解,留学生们感受到了宁波人民为实现国家节水型城市“四连冠”,成为全国水利现代化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试点城市、全国智慧水利试点城市等荣誉做出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效,也切身感受了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来自印度的Christus在参观后说,“我被姚江大闸这座宏伟的水利工程所震撼,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我了解到了这座大闸的历史和作用,也认识到了水资源的珍贵,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海丝名城”宁波,自古以“港通天下”闻名于世,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下午,中外大学生暑期实践团走进位于北仑区梅山湾新城的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博物馆由中国港口历史馆、现代港口知识馆、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北仑史迹陈列馆、“水下考古在中国”六部分组成。
在“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馆,以远古、古代、近代和现当代4个历史阶段为时间轴的中国港口发展建设历程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独木舟模型、青铜礼器、清代五彩罐、战国船纹青铜缶……,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中国港口文化发展的见证,例如宁波出土的北宋越窑青釉荷花纹瓷粉盒等文物,就见证了宁波航海贸易的繁华。
在“近代港口”部分,中外大学生通过丰富的史料了解了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在港口地区产生的激烈碰撞与交融。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港口发展变迁中,大家更是充分感受到了宁波从句章到三江口,再到如今成为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沿海港的伟大成就,充分认识到宁波港的演变历程正是浓缩版的中国港口发展史。
“海濡之地”北仑史迹陈列馆展示了北仑这座国际范式的现代港城在五千多年间以宽广的视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蓬勃发展起来的辉煌篇章,通过各个历史阶段北仑发生的具有断代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重要人物,北仑的悠久历史与宏伟景愿尽数展现在中外大学生面前。
来自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的Andrea用中文在活动群中分享了对于宁波水文化的体验感想,她写道:今天,我们领略了宁波这座现代化港口的壮丽景象,对“港通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被姚江大闸的水利工程以及中国发展的速度和力量深深震撼。我被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所打动,也为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切而感到自豪。
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中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自2020年启动以来,连续四年依托新时代新思想外文宣讲团,带领近百名中外大学生走进北京故宫、冬奥会首钢园区、宁波天一阁、宁波舟山港、宁波象山亚帆中心、石浦渔港、宁波博物馆等,体验梁弄大糕、东窑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制作,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带领来华留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中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中国,为进一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