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朱振武教授做客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402讲

作者:蔡海燕、贺莺 图片:刘若梦 时间:2024-04-15 点击数:

412日下午,应宁波大学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翻译硕士学位点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等多项国家项目首席专家朱振武教授为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师生做题为“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路径与方法”的线下讲座。

本次讲座由张陟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主要围绕中国文学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等内容展开。

朱振武教授从教多年,长期从事外国文学文化、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和翻译学研究,近年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发表多篇原创性论文,在文学翻译界颇有影响力。讲座伊始,朱教授通过问题“中国作家今年因何在国际文坛上频频露脸”引发我们深思。他指出,首要原因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水平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学家们的翻译好。随后,朱教授详尽介绍了“壬寅三书”:《他山之石》《中学西渐》《归异平衡》。最后,朱教授从罗慕士的“音译到转译使译文靠近读者;改写到直译还原原文本色;意译到译释结合挖掘作品背景”,罗鹏的“通过大胆转换、灵活增减、凸显意境等手段打破诸多文化壁垒,使《受活》成功译介到英语世界”,到闵福德“富有思想性的、尊重原著的、灵活的方式”把《易经》译入世界文学,再到葛浩文的“忠实地异化、恰当地归化、适时地调整、偶然的误译”,重点为在座师生分析了“汉学家们是怎么翻译中国文学”。

讲座从译者与作者对等角度,对中国文学代表作的英语书写进行系统阐释,旨在厘清英语世界重要汉学家的迻译理念、翻译策略和存在问题,厘清其在归化和异化间的平衡轨迹及深层原因,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文化在域外的传播机制和不同时代域外读者的文化旨趣、文化追求和文化消费,探究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更好的路径和方法,更有效地讲述中国故事,为实现文明互鉴和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文本依据和策略启示。

在问答环节,线上师生踊跃提问、积极互动,朱教授耐心地为大家一一解疑答惑。讲座最后,张陟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代表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全体师生对朱教授本次讲座表示真诚感谢,并对朱教授未来莅临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表示期待。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翻译作为中国和世界双向互通的桥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朱教授本次讲座拓宽了开云官方在线入口,开云(中国)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同学们从事翻译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鼓励同学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中深化翻译研究、推动翻译实践,方能为新时代中国翻译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振武简介:

博士(后),上海市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等多项国家项目首席专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共3篇)等重要杂志和报纸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0多种,译著和编著100多种,获得各类省部级奖项十几种,主讲的“中外文化比较与思辨”获评国家一流课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非洲文学部分)主编,《小说研究》主编。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丹·布朗的文化悬疑小说及中英文著作在国内外引起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凤凰卫视等15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在文学翻译、文学文化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成就做过专题报道。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说研究》主编,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认知翻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暨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文化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翻译专业委员会主任等社会兼职几十种。


电话: 0574-87600321         邮编: 315211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李达三外语楼